第218章 出发苏联
求伯君是天生的工作狂,这倒並非说他是打工圣体,而是对热爱的事情义无反顾,编写、开发自己钟情的软体就是求伯君目前觉得最有意义的事情,而且只要他下定决心想要做的事情,就会在力所能及做到最好,wps能占据日后中文网际网路的半壁江山,与求伯君如此精益求精离不开关係。
林书平感慨万千,虽然接触时间不长,但求伯君这般严苛律己,积极上进,毫无疑问是每一个老板都非常喜欢的,也难怪金山的张璇龙会如此看重求伯君,换做任何一个老板碰到这样本事强,又上进,且自愿无偿加班的员工,那都会打心眼里欢喜。
林书平现在就觉得美滋滋的,挖掘到求伯君到自己魔下,是他这大半年来做过的最正確的事情之一,在他看来,这是与推动深蓝汉卡上市等同的重要程度。
有了求伯君的加盟,深蓝新技术绝对是如虎添翼,能否在未来十年的网际网路营地攻城略地,就看求伯君是否能如前世那般勇猛了,倘若wps真的设计出来,至少未来十年,微软想要在中国市场大杀四方,基本是不可能的。
毕竟wps是中国人设计出来的,相比较微软的办公软体,wps显然更符合国人体质,哪怕在功能上不如word齐全,但国人用著就是顺手,这也是wps一经问世便火速占领市场的原因之一。
甚至后来word一度被wps压在身下暴打,逼得微软官都坐不住了,在1995年给求伯君开出了相当丰厚的报酬,想要把求伯君挖过去。
但求伯君毕竟是国防大学出身,至少在政治觉悟上是完全及格的,因此果断拒绝了微软的高薪厚禄。
软的不行,就来硬的,微软在恼怒之下,开始对金山系进行市场打压,可惜微软从始至终都一直有个毛病,那就是傲慢。
在97年的时候,甚至有一位微软的中国负责人甚至还说出了:“微软不好用,不是软体的问题,而是用户的问题,是中国的用户自己跟不上时代潮流。”这样的话来,其傲慢可见一斑。
这种傲慢让微软的软体工具一直无法在国內市场快速普及占领。
当时也总有那么一群人难以习惯使用word,这也是wps扩张市场的机会。
不过相比较微软,金山的底子还是太薄了,整个公司完全能帮得上忙的寥寥无几,只有靠求伯君一个人没日没夜的敲代码,完善功能,来儘可能的去弥补短板。
好在这个时候,天降大神,技术达人&;amp;营销圣体雷军宣布加入金山。
两人合力研发,共同努力,很快,新一代的wps97横空出世,这一款wps不仅易用程度上完爆word,功能方面也追了上来,一经问世便火爆全网,胜利的天平迅速倾斜,无数微软用户开始投入wps的怀抱。
微软这个时候才收起了傲慢,想要把word本土化,但却已经完全来不及了。
隨后七年,在此消彼长之下,这场斗爭终於在2005年一锤定音,隨著wps2005的推出,正式宣告了微软的惨败,就这样,求伯君以本土公司对抗微软十年,最终取得胜利的神话。
当时的中国已经人才济济,很多大神的技术实力已经远超求伯君,但也正因为抗击微软成功,所以求伯君除了被誉为第一程式设计师之外,还被誉为中国工具软体之父。
而今这位大佬加入自己的公司,成为自己魔下悍將,林书平当然得加倍呵护看,他还指望著求伯君能把雷军给勾搭过来呢!
眾所周知,雷军的伯乐就是求伯君,而求伯君也是年轻的雷军最敬仰的偶像,甚至雷军后来在接受採访时,还特地回忆起了初次见到求伯君的情景。
“我看到的是一个很英俊的小伙子,全身名牌,我当时真是有点被震撼了,觉得那就是成功的象徵。”
而那一年,求伯君才27岁,但却已经是香港金山副总裁,是闻名江湖的wps之父。
甚至於,只要有这样一位大神坐镇,深蓝新技术能源源不断的吸引全国各地类似於雷军这样的编程高手,只要给出合格的薪水待遇,那深蓝新技术或许在求伯君、雷军之外还能挖掘到更多技术人才。
林书平对此深信不疑。
因此在看到求伯君抱病在床,依然勤奋码字的时候,他也是心情激盪,转身就去找医院院长,给求伯君换了最好的病房,聘用最好的医护人员和家政人员,以及进口的器械、
医药,但要需要,就全部码上。
为此,林书平直接在求伯君的医院帐户里预存了十万块现金。
只要求伯君能够顺利开发出wps,那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
但很显然,wps想要开发出来,单凭求伯君一已之力,是需要漫长的时间与过程的。
毕竟哪怕只是初代版本的wps,就有12万2千行代码。
而前世有传闻,求伯君把自己关在了一个小房间里,用时整整一年零四个月,才完成wps1.0版本的编写。
但实际上,如果求伯君放宽要求,初代wps或许用不了半年就能推出。
但求伯君精益求精,这才用了整整一年多的时间才完成这项时代大作。
而这也是wps一经推出就火遍全网的原因。
所以对於wps的编写,林书平並不急於完成,这期间他只要把求伯君的身体照顾好,在衣食住行上儘可能的给予求伯君满足,那凭藉著求伯君这种“士为知己者死”的性格和为人,哪怕林书平终有一天没落了,求伯君也会伸出手来拉一把,帮助林书平东山再起。
在医院里看望了求伯君之后,林书平便离开医院,並在翌日,乘坐飞机前往燕京。
他离开燕京仅仅只有两天时间,虽然国家计委方面已经很迅速的在调遣、安排各省市地贸公司的货物运往边境,也就是黑河行政公署,但各个省市的路线长短不一,所需求的时间也不一,因此林书平还需要在燕京等待几天,等接到张和生的正式通知后,才会正式动身,前往黑河地带。
这批货物虽然价值几百万,但实际上却属於样品。
因为林书平还尚未与苏联正式签订合约,仅仅只是苏联商人叶戈尔,帮忙代他与苏联航空局签订了一份合作意向书。
所谓合作意向书,其实也称作备忘录。
这是在双方签订正式合同之前,签署的一些文件,来约束双方的责任,这些文件虽然不是正式的合同,但它们在法律上具有一定的约束力,尤其是在双方达成一致並开始实施合作行为时。
而今苏联航空局早已经准备好了四架飞机,甚至航空飞行员都已经准备完毕,只要货物准时抵达苏联,那他们就会启动合约內容预案,先行把第一架飞机送往榕城双流机场。
所以一切的关键就在於,林书平这边的货物是否会掉链子,是否有人从中作梗,导致集合在黑河的货物数量上不对等。
这是很有可能发生的,毕竟前世牟其中就被摆了一道,事先签约过,允诺过的样品,全都在关键时刻掉链子。
因此在得到国家计委的支持后,林书平还特地就此事跟胡国伟和张和生两位司长提出过注意事项与要求,而两位司长也都是大打包票,声称谁在这种事情上搞破坏,那就是对国家计划发展的破坏,是要入刑的。
林书平这才放下心来。
而他在等待货物备齐的时间空隙里,也等到了四哥武兆的回归,两人將一起前往黑河地带,去苏联看看情况。
武兆不久前,只身前往广东鹅城,去拜访了苏联倒爷叶戈尔,商討走私车事宜。
如今的叶戈尔正在跟鹅城政府商討扩建工厂和扩招工的事情,因为他的工厂生產的类似皮尔卡丹等服装,销售火爆,在东欧、南美地带基本上都是落地就被一抢而空。
如果不是因为那些黑人太懒,基建太烂,当地投资市场毫无规则可言,叶戈尔甚至都想把工厂搬迁到非洲等地了,因为他自前的主要销售市场就在非洲、南美洲一带。
欧美这边因为对走私货物卡的比较严,所以只能流通少量货物,赚不到太多钱。
当然,亚洲也是叶戈尔的重点目標市场之一,不过因为语言不通,实在不好下手,所以叶戈尔目前转换策略,开始在东南亚各国寻找代理商,想要把在內地生產的假货全都卖到这些地方去。
事实上他也想要把东西直接留在內地,不过因为事先有约定,鹅城市政府盯的比较严,所以就没办法进行。
不过经过这半年来的经营,叶戈尔也想到了另一种办法,那就是摘掉那些大牌商標,在內地创建一个新的服装品牌商標,然后把那些盗版衣服的大牌商標摘了,换上自己的服装商標。
这样一来,那就能在內地流通了,不过想要卖高价显然是不可能了,毕竟没有品牌价值附庸。
叶戈尔盯不上这些小钱,所以这种事情一拖再拖。
但他盯不上的小钱,却被许多鹅城本地给盯上了,特別是那些在叶戈尔工厂里打过工的工人,回头就把这里的服装生產流程外泄,很快,鹅城本地就开始出现一些小型服装厂。
虽然不及叶戈尔的工厂规模庞大,但却也有零有整,五臟俱全。
这些人在本地村子里拉帮结派,很快就形成了一条製衣產业链,並得到了村里乃至乡里的大力支持,不过因为缺乏妥善的安全管理和环保管理,像是牛仔裤一类需要染色的工业流程,全都被偷工减料,尤其一些工业废污水,无法得到有效的排放与治理,导致一些村子里因为这些小作坊的存在,而导致村里、乡里的河流都成了污水排放地。
仅仅几个月时间,乡村地带,凡是靠近河岸的村子,全都充满工业废料,充满刺鼻的恶臭,一时怨声载道,民怨沸腾,但毕竟这些小作坊的存在,极大的提高了当地就业率,让村民们在除了种地之外,有了另外的谋生之道。
所以儘管环境在急剧恶化,但毕竟相比较空气的恶化,上头带领村民们吃饱饭,並发家致富,才是当下最重要的任务。
这也算是发展中国家需要经歷的阵痛。
这其中,也有物价闯关带来的后遗症因为物价失衡问题,导致许多人不知不觉间就发现自家的存款在变少。
特別是那些没有及时变现的,或者及时变现太猛的,导致家里囤积了一百年都吃不完的柴米油盐的村民们,这个时候是非常迫切的需要金钱来给予安全感的。
在这种情况下,全国各地乡村地带的人们都迫切需要进城打工。
於是在明年年初,就会迎来一批史无前例的打工潮。
以广州为例,当时只要站在火车站,放眼望去,基本上全都是人头,甚至都没办法轻易的走动,由此可见这次打工潮的来势凶猛。
但工厂数量却並没有增多—
因此,在年关过后没多久,也就是打工潮降临的第三天,国家就发布了紧急通知,要求全国各地都严防村民进城。
这仅仅只是开始。
尤其在看到各种倒爷一夜暴富的事跡之后,人们对於私企就更是存有戾气。
在这种情形下,各种私企老板一度都被嚇得瑟瑟发抖,要么直接把企业赠送给公家,要么直接关门走人。
林书平正因为预料到这种事情的发生,所以才决定在这次“罐头换飞机”买卖结束后,就急流勇退,先行到香港去避避风头。
只要有了现金流,那哪怕是在资本主义社会,林书平自信凭藉信息差,也能取得较为亮眼的成绩。
尤其他在香港已经积累了一定的人脉关係,自身名誉也有了一定的保障。
在这种情况下,他来香港创业,几乎是大势所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