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0章 帝师

    第720章 帝师
    “炒栗子,秋天必吃的炒栗子,李记炒栗子,皮脆易剥,香甜可口喽!”
    街上,秋风里都是炒栗子的香味弥漫,一家店铺前架着大锅在炒栗子,棕色的栗子和黑色的石子混合一起不停的翻炒着,香气四溢,伙计边翻炒边大声的叫喝着,还自称他家是长安西市来此开分店的。
    “伙计,称两斤。”
    李逸见皇帝嗅着鼻子,便笑着上前。
    伙计见到是李逸,有点拘束。这位代王回乡来,几乎天天来街上转悠,但没有架子,跟谁都客客气气的,喜欢购物,出手大方。
    绝不会白吃白拿,要是喜欢还有打赏。
    “好喽,稍等。”伙计赶紧把炒的油光锃亮的炒栗子装了上秤,秤尾高高的。
    李逸付了钱,还额外打赏了几个开元通宝。
    现如今,物价回落,朝廷的开元铜板成色好,还是挺值钱的,十二文钱就能买上一斗小米了,一文钱差不多能买一升小米。
    “谢谢打赏,”伙计欣喜的感谢,然后扯起嗓门,高声的喊道:“谢司徒打赏!”
    嗓门扯的巨大,巴不得整条街的人都能听到。
    能让司徒几次光顾,这无疑是证明自家的炒栗子美味了。
    “这家炒栗子店,确实是长安西市老店开的分店,我买了几次了,味道挺不错,据说跟长安西市店的味道一样好。”
    李逸把栗子递给皇帝,
    李世民也不客气,拿起一颗便剥了起来,这栗子炒前划了个小口子,炒的都爆开了口,
    拿在手中还有点烫手,阵阵香味扑鼻子。
    壳很好剥,
    栗子味道粉糯,十分不错。
    街上卖吃食的很多,不仅有各种小吃,也有许多时令水果。
    有卖葡萄的也有卖石榴的,当然少不了秋梨。
    那高昌马奶葡萄,李家庄园里种出来的,果实形状如马奶,颜色却有多样,有白马奶、红马奶等,椭圆形状拇指大小,口感较脆。
    李逸也是买了几串,
    这贩子还是从李家葡萄园贩来的,李逸付钱,又额外打赏几文钱。
    引的葡萄小贩,也扯嗓子高喊谢司徒打赏。
    “这是引种的高昌马奶葡萄,这品种就适合鲜食,酿葡萄酒也不错,不过不适合制葡萄干,皮薄梗脆。”
    李世民笑道,“这栗子粉糯,吃了有点口干,正适合吃点新鲜葡萄。”
    尝了几颗,“比高昌国王进贡的还更好吃些。”
    “那是,高昌到长安两千多里,中间还要跨越茫茫大漠,骆驼运来,就没那么新鲜了,这马奶葡萄就得鲜食才好吃。”
    高昌人进贡葡萄到长安,倒也有保鲜的法子,用泥把鲜葡萄封存运输,然后打开泥,葡萄保鲜的还不错,可终究不如这早上才现摘的新鲜。
    “这大白梨不错,听说他家是从翼国公家贩来的。我买过几回,细而嫩,一点渣都没有,又水又甜。”李逸对这街上的吃食可是相当熟悉,充当起了导购。
    “朕记得叔宝家在城南有个梨园,就在新昌坊对吧,你好像也在新昌坊建了个园子,种了许多樱桃树?”李世民笑道。
    “嗯,叔宝家的梨园有几十亩地呢,那种樱桃的庄园不是臣的,是温国太夫人的。”
    李世民摘了颗葡萄扔进嘴,脆脆甜甜,“呵呵。”
    “怪不得李文相不愿进京呢。”
    李逸嘿嘿一笑,他脸皮厚着呢,不过他也不怕李世民笑话他,毕竟都是年轻人,谁也别嘲笑谁。
    先前李瑗任幽州大总管,抢了商人之妻裴氏做自己妾侍。
    李世民当了皇帝后,听闻这裴氏貌美且弹的一手好琵琶,便特意让有司调查了当年李瑗杀人夺妻一事,
    结果便是把李瑗下狱关了半个月才放出来,暂时免去所有官职,还把他在金州、襄州、幽州等地任职时侵占的田地都给收走了。
    但是那个裴氏,
    李世民却纳入自己后宫了。
    说来,李世民的后宫里,各种小寡妇等不少。
    他倒是一点不在意,甚至有些得意。
    听说王珪觐见奏事,李世民指着身侧美人裴氏问,可知她是谁?
    王珪见那妇人美貌,琵琶弹的动听,便猜到了夺的庐江王李瑗之妾,却故作不知,李世民便说李瑗杀了她丈夫,又纳她为妾。
    王珪便问,那陛下以为李瑗所为是对还是不对?李世民说杀死他人又娶其妻,怎么还问对错?
    王珪马上进谏,陛下知道李瑗杀人夺妻不对,现在却把她从李瑗又夺来留在身边,留她在侧,岂不是认同李瑗暴行?
    虽然王珪劝谏,
    可李世民终究没舍的把裴氏放出宫,仍留在身边。
    现在他说李逸跟都督李文相的母亲霍总管弄一起,也是五十步笑一百步,况且李逸跟霍玉可是你情我愿,不存在什么抢夺之事。
    不过李逸听出来,皇帝这话里也暗含着,他很清楚李逸的底细,比如他坠落伤腿,其实只折了根小脚趾。
    “啥时回京,政事堂还等着你呢。”李世民终于说出了此行目的。
    “陛下,政事堂里还有七位相公呢,多我一个不多,缺我一个不少。”
    前面有个茶馆,
    比起一般的茶摊卖的大碗茶,显得高档许多。李世民提议进去坐坐,喝杯茶。
    “好,这里茶馆很有意思呢。既卖茶水,也卖点心,有手抓饭、烂肉面、烤包子、胡麻煎饼、还有烤鸭烧鹅呢。
    赶集的、卖货的,来这里歇歇脚,喝喝茶。也有来谈生意说事情的,说谋拉纤的也喜欢来这,
    这里还有弹琵琶唱小曲的,还有俗讲和说话。
    不过咱御宿镇称为说书,也叫评书,讲的多是历史演义故事。
    这家楼里的说书人姓单,喜欢讲三国故事,讲的很有意思,大家都喜欢听呢。”
    这家茶馆是三层楼的,正处于三叉街口,算是御宿街市上黄金地段。
    茶馆门口两边墙下也搭着凉棚,设着一溜的茶座,这外边的消费低。
    进了里面,一楼摆着许多长桌长凳,还有一个小舞台,会有歌舞的表演,以及说书。
    楼上是包间雅座。
    李逸直接领了李世民上三楼,沿街靠窗,可以边喝茶还能边看街市风景。
    伙计一边询问要喝什么茶、点心,一边问要不要听曲看舞。
    包间门开着,能听到隔壁传来的声音,有两拨人在谈生意,有商人想要采购南山竹纸,还想要采购些布,另一方应当是镇上集会的人,他们也兼做中介。
    不管是来这里进货,还是要出货,他们都可以联系客户,生意促成,从中抽成。
    李逸要了湖州紫笋,
    然后点了那位姓单的说书人上来说三国,
    “这里的说书,跟寺庙俗讲僧的俗讲不同。”
    俗讲是说唱佛教故事。
    长安的寺庙并不仅仅是修行礼佛之地,他们也做生意,出租田地、放贷钱粮、典当物品,经营车马店油坊碾房等,
    甚至寺庙也有很大娱乐场所色彩,不少大寺都有演出戏剧,还有庙会呢。
    这些寺庙就都有俗讲僧,有的还很有名气,甚至经常被请到宫廷表演。
    单评书擅讲三国,虽没有后世三国演义评书讲的好,但在缺乏娱乐的大唐,已经很不错了。
    听完一段,李世民笑着道:“讲的好,当赏。”
    然后侍立在侧的许洛仁立马取出两枚银开元扔给单评书,这让单评书很是意外惊喜。
    喜滋滋的道谢,然后才离开。
    李世民啜饮着茶水,感叹着道:“要不是我之前来过这几次,还真难相信几年时间变化如此之大。”
    “陛下,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农工商缺一不可,农业一碗饭,副业一桌菜,工商副起来。
    如今天下一统,百废待兴,
    劝课农桑,恢复农业自然重要,可工商活跃起来也同样重要。
    你看这里几年间,从桥头小摊,到如今的数里街市集镇,不仅是这里的百姓富了,周边的百姓也跟着富了,到工坊做工的,来街上开店摆摊的,
    哪怕一无所有的流民,只要肯吃苦,在这里从搬货、挑水也能起家。”
    李世民也很认真的询问起这里为何能够这么活跃,
    “水至清则无鱼,
    臣以为最重要的还是不能乱折腾瞎干涉,这座集镇几乎都是一点点由商民自己建立和发展的,
    也一直是他们自己管理,
    大家一起诚信经营,共同维护这个集市,有了口碑,还有服务,又没有各种乱收费,自然人越来越多,越来越兴旺。”
    李世民放下茶杯,“我来时,经过坊门,可是听说商货入市,要值百抽一,称为厘金?”
    “陛下,值百抽一的厘金并不算多,这里提供很好的服务,你看这干净整洁的街道,没有强买强卖,没有缺斤短两,也没以次充好,更不会有偷盗抢劫,
    就算值百抽一,可也收在明处,没有各种吃拿卡要。
    商人重利,
    他们更加会用脚来做选择,要是这里抽厘让他们损失很大,他们就不会再来这里交易。
    而事实上,现在越来越兴旺,就说明在这里交易让他们放心,更让他们能赚到钱。”
    李世民若有所思,“朕记得你此前安抚河北,亦曾设关征收厘金,也是值百抽一。”
    “如今国家百废待兴,可府库空虚,财政困难。
    你觉得朝廷对工商征税如何?”
    大唐建国以来,还不曾有工商之税。
    城中坊市,当然也会有一点的管理费用,却并没有正式的工商税收。
    这与中晚唐开始越来越多目繁多的情况恰相反。
    如今不仅没工商税,甚至各种盐茶酒铁醋等的专卖税也没有。
    其实倒也不是说大唐不收商税,只不过李渊朝廷用的是另一套办法,就是有困难,就向富商大户借钱。
    说是借,其实就是劝捐,强制性的征收,这种借基本是没有还的。
    本质上,他也是针对商人的一种税。
    还没有个标准可言,很不公平。
    李逸先前发行债券,好歹是有借有还,还有利息,只是利息相对不算高而已。
    “臣以为可以征收工商税,
    其中商税可分为过税和住税,行者赉货谓之过税,每千钱算二十;居者鬻谓住税每千钱算三十。
    庄田、店宅、牛马、奴隶等大宗买卖,须得立契,官府存档,白契换红契,按契约征收交易契税,一万输钱百四入官,亦称为输估,卖家缴纳三,买家缴纳一···”
    “陛下,过税、住税、输估等早已有之。”
    李世民点头,“那义仓粮,按亩纳两升好,还是按户等征收,上户五石,下户五斗好?”
    “自然是按亩征收好,一亩征两升义仓粮,相当于加百之二负担,可如果按户等征,百姓实际负担会更重。”
    “朝廷百官,多反对按亩纳粮,又当如何?”
    “陛下,若是让百官来选,那他们更想免纳义仓粮,毕竟贵族官员占有的田地多,
    但陛下若为天下计,这笔义仓粮最好是亩纳二升,官绅士民一体纳粮,否则国家财政不足,难免最后又落到百姓小民头上了。”
    李世民笑了笑,“你可也是大地主,原来拥地万顷,如今也还有几千顷地吧,若是按亩纳二升,那你一年也要缴几千石上万石,不心疼吗?”
    “陛下,亩产一石,缴纳二升,只是百之二。就算田地全部出租,对半分成,那也收租五斗,五斗纳二升,并不是负担不起。
    臣以为这还是在合理范围内的。”
    李世民听后笑了起来,
    “有点饿了,你刚才说这家还卖烤鸭烧鹅羊肉手抓饭和烤马肉包子?”
    “嗯,陛下想吃什么?”
    李世民似乎想通了,心情也好了许多,胃口也大开,“那就都点上,都尝尝鲜。”
    荔枝木烤鸭,皮酥肉嫩,荔枝木独物的香气,为烤鸭增添浓郁风味。
    烧鹅也非常有特色,斩成小块,皮、肉、骨连而不脱,入口即离,皮脆肉滑骨香,肥而不腻。
    羊肉米饭胡萝卜混合焖制而成的羊肉抓饭,白里有黄,油亮生辉,饭香肉烂,十分美味可口。
    和烤马肉包子一起搭着吃,也是相得益彰。
    李世民一边吃一边称赞,
    “朕要在这里住两天,先不回长安城了。”李世民吃的很满意,对这小镇也越发感兴趣了,他觉得应当在这里多看看,也跟李逸好好谈谈。
    如果全面推行亩征二升的义仓粮,以及推行工商税、契税,甚至是盐铁等专卖税,
    一年能增加数百万石的义仓粮和数百万匹绢的税收。
    只是,具体如何推行,
    尤其是得平稳推行,肯定不容易。李逸曾在河南河北等几地试行过这些政策,李世民需要听取他的建议。
    甚至得把李逸揪回长安,让他来主持这几项新政的推行。
    (本章完)
新书推荐: 是谁偷了我的脑子? 从你是我的荣耀开始 我在气运长河钓出个万古神朝 人在北美肝成神 巫师:我的称号面板 一百年前我死了 华娱:我真不想躺贏啊! 速通武侠世界:我专治意难平! 唯我独仙:重生的我悠闲修仙 网王:你不许打网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