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书院 > 历史 > 人在大明,无法无天 > 第771章 令人惊叹的活水纹

第771章 令人惊叹的活水纹

    第771章 令人惊叹的活水纹
    天刚蒙蒙亮,杭州巾帼工坊的织机声已经响彻云霄。
    松江来的张四娘蹲在浆染缸前,手指捻着刚浸泡过的线,对着晨光仔细查看色泽。
    “线头要这样捻。”杭州工坊的刘婶蹲到她身旁,粗糙的手指灵巧地翻动着线,“松江纤维长,得多泡一刻钟才能吃透染料。”
    张四娘点点头,将线重新浸入靛蓝染缸。她来杭州已经半月,每天天不亮就起来练习,直到深夜才回寝舍。同来的松江姐妹都说她魔怔了,可她知道,自己必须抓紧每刻时间。
    “四娘,歇会儿吧。”小桃姑娘提着食盒走过来,掀开盖子露出两个白面馒头,“再这么熬下去,眼睛要坏了。”
    张四娘摇摇头,从怀里掏出个小本子。那是她用省下的工钱买的,上面密密麻麻记满了染料的配比和织机的调整方法。
    “你看这段。”她指着本子上的一行字,“刘婶说杭州的织机加了分纱轮,能让松江织得更密实。我想着,要是咱们松江的织机也这么改,一匹布至少能多卖三钱银子。”
    小桃姑娘叹了口气,把馒头塞进她手里:“可你总得吃饭啊。昨儿夜里我起夜,看见你还趴在油灯下画图样呢。”
    张四娘咬了口馒头,眼睛却还盯着染缸。晨光透过靛蓝色的液体,在她脸上投下斑驳的光影。她忽然想起离家那日,老父亲蹲在门口抽旱烟的样子。松江的布越来越难卖,再不想办法,全家都得挨饿。
    “我不累。”她抹了把脸,手上的染料在脸颊留下一道蓝痕,“工坊管吃管住,还教本事,这样的好事上哪儿找去?”
    远处传来铜铃声,是上工的信号。张四娘赶紧把本子塞回怀里,起身往织机房跑。小桃姑娘追在后面喊:“你慢点儿!当心摔着!”
    织机房里,三百架改良织机已经嗡嗡作响。张四娘快步走到自己的机子前,深吸一口气,开始调试铜钉。这是她昨天刚学会的提技术,虽然还不熟练,但已经能织出简单的云纹。
    “四娘,你来一下。”春桃站在门口招手。
    张四娘小跑过去,看见春桃身旁站着个陌生女子。那人约莫三十出头,穿着靛蓝工装,腰间挂着一块“监理”的木牌。
    “这是松江来的张四娘。”春桃介绍道,“学东西最快,半个月就掌握了提技术。”
    监理点点头,从袖中取出一卷布样:“你看看这个。”
    张四娘接过布样,手指立刻感受到不同寻常的细腻。对着光一看,布面上竟有隐隐约约的松鹤暗纹,比普通提布精致许多。
    “这是……”
    “活水纹。”监理轻声道,“用你们松江配杭州织机才能织出来。郡主想让你试试。”
    张四娘的手微微发抖。活水纹是传说中的技法,据说前元时期松江有人会织,后来就失传了。她咽了口唾沫,重重点头:“我试试。”
    回到织机前,张四娘深吸一口气,开始调整铜钉位置。她按照本子上记的步骤,一枚一枚地调试。汗水顺着额头滑下,她也顾不上擦。
    午时三刻,春桃来送饭时,发现张四娘还坐在织机前,连姿势都没变过。
    “先吃饭。”春桃把食盒放在她脚边。
    张四娘摇摇头,眼睛盯着织机:“再等等,马上就调好了。”
    春桃蹲下身,看见织机旁堆着十几个废掉的线团。她叹了口气,轻声道:“活水纹不是一天能学会的。杭州工坊里,最快的也学了三个月。”
    “可我等不了那么久。”张四娘的声音有些哽咽,“松江那边还等着呢。我爹来信说,周家染坊已经按杭州的法子改了,就缺会新技术的人。”
    春桃沉默片刻,忽然站起身:“你等着。”
    不一会儿,她带着刘婶回来了。刘婶手里捧着个木匣子,打开后露出一排闪着铜光的工具。
    “这是调活水纹的专用工具。”刘婶蹲下来,开始示范,“铜钉要这样斜着插,力道不能大也不能小。”
    张四娘瞪大眼睛,生怕错过任何一个细节。她看着刘婶灵巧的手指在铜钉间穿梭,织机上的布面渐渐浮现出流畅的纹路。
    “看懂了吗?”刘婶问。
    张四娘点点头,接过工具开始尝试。第一次,线断了。第二次,纹路歪了。第三次……
    黄昏时分,一缕夕阳透过窗棂,正好照在织机上的布面。张四娘屏住呼吸,轻轻抖开刚织好的布匹。阳光下,布面上的纹路像流水般波动,隐约可见松鹤的轮廓。
    “成了!”春桃惊呼。
    刘婶摸着布面,满意地点头:“不错,虽然还不够精细,但已经摸到门道了。”
    张四娘的手还在发抖。她看着布面上的纹路,忽然想起小时候父亲给她讲的传说。洪武年间,松江有位织女能织出会流动的布匹,后来被选入宫中做了尚衣局的管事。
    “我……我真的织出来了?”她声音发颤。
    春桃拍拍她的肩膀:“从明天开始,你跟着刘婶专门学活水纹。等学成了,工坊派你回松江当监理。”
    夜深了,张四娘还坐在油灯下画图样。同寝的小桃姑娘翻了个身,迷迷糊糊地问:“还不睡啊?”
    “再画一会儿。”张四娘轻声道,“我把今天的步骤记下来,免得忘了。”
    小桃姑娘撑起身子,看见她本子上密密麻麻的图案和数字,忍不住感叹:“你可真拼命。”
    张四娘笑了笑,没说话。她想起离家前夜,父亲蹲在院子里抽旱烟的样子。松江的布越来越难卖,再不想办法,全家都得挨饿。
    “我得学会。”她轻声说,“学会了,就能带回去教大家。松江的布,不能就这么没落了。”
    窗外,更夫的梆子声悠悠传来。
    杭州城的灯火像星星一样闪烁,照亮了张四娘面前的本子,也照亮了她回家的路。
    ……
    晨光微亮,杭州巾帼工坊的织机房里已经响起了此起彼伏的梭子声。张四娘坐在改良过的提机前,手指轻轻拨弄着铜钉,眼睛一瞬不瞬地盯着织出的布面。
    昨夜她几乎没睡,翻来覆去想着活水纹的织法。杭州的丝绸织工们有一套独特的提技巧,能让丝绸上的纹如水波般流动。她琢磨着,若是能把这种法子用到布上,或许能让活水纹更加鲜活。
    “四娘,试得怎么样了?”刘婶走过来,手里端着一碗热腾腾的豆浆。
    <div id=“pf-15812-1“ data-format=“audio“ data-lazy=“false“>
    张四娘接过豆浆,眼睛却没离开织机:“还差一点,丝绸的织法太精细,布粗些,得调整铜钉的间距。”
    刘婶凑近看了看织出的布样,微微点头:“确实比昨日的好些,但纹路还不够流畅。”
    张四娘抿了一口豆浆,忽然抬头:“刘婶,丝绸织时,是不是会在经线上多绕一道细纱?”
    刘婶一愣,随即笑了:“你倒是机灵,连这都注意到了。丝绸织的确会加一道细纱做引线,让纹更细腻。”
    张四娘眼睛一亮,立刻从怀里掏出小本子,飞快地记下几笔:“那咱们试试在布上也加一道细纱,不用太细,只要能引导纹路就行。”
    刘婶想了想,点头道:“可以试试,但纱不如丝线柔韧,得选韧性好的。”
    张四娘二话不说,起身去纱架前挑了一卷上好的松江长绒纱,又选了一卷杭州织工常用的细纱。她回到织机前,手指灵巧地将细纱穿入经线,再调整铜钉的位置。
    织机重新转动,梭子穿梭的声音比先前更加轻快。张四娘屏住呼吸,眼睛紧盯着布面。渐渐地,布上的纹路开始有了变化,原本略显生硬的云纹变得柔和,仿佛真的在流动一般。
    “成了!”刘婶惊喜地拍了下手,“这纹路比之前活多了!”
    张四娘的手指微微发抖,轻轻抚过布面。纹路在指尖下起伏,宛如真正的流水。她深吸一口气,抬头看向刘婶:“还得再调整,细纱的张力不够均匀,有些地方纹路还是不够连贯。”
    刘婶点头:“不急,慢慢来。活水纹本就是精细活,能织到这份上已经难得。”
    正说着,春桃带着几个杭州织工走了进来。她一眼就看到了张四娘织出的新布样,快步上前,惊讶道:“这纹路……比昨日的更流畅了!”
    张四娘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笑:“我试着加了道细纱,模仿丝绸的织法。”
    春桃拿起布样对着光看了看,眼中闪过赞叹:“四娘,你这脑子真是灵光。杭州织丝绸的法子,竟被你用到布上了。”
    张四娘摇摇头:“还差得远,丝绸的纹路更细腻,咱们的布粗些,得再琢磨。”
    春桃拍了拍她的肩膀:“不急,慢慢试。郡主说了,活水纹是咱们工坊的招牌,一定要织到最好。”
    接下来的几日,张四娘几乎住在了织机旁。她一遍遍地调整细纱的张力,尝试不同的铜钉排列,甚至从染坊借来不同浓度的浆料,试验哪种能让纹路更加鲜明。
    杭州的织工们也被她的执着感染,纷纷过来帮忙。有人提议在经线上涂一层薄薄的米浆,增加纱的韧性;有人建议在织布时轻轻拍打布面,让纹路更加立体。
    张四娘一一记下,反复试验。
    第五天傍晚,她终于织出了一匹让她满意的活水纹布。布面上的云纹宛如真正的流水,在阳光下泛着细腻的光泽,轻轻抖动时,纹路仿佛在缓缓流动。
    刘婶捧着布匹,啧啧称奇:“这哪是布,简直是艺术品!”
    春桃闻讯赶来,看到布匹时,眼睛都亮了:“四娘,这布要是拿去卖,一匹至少值三十两!”
    张四娘却摇摇头:“还能更好。”
    她指着布面上几处细微的瑕疵:“这里的纹路还不够连贯,细纱的张力还得再调整。”
    春桃忍不住笑了:“你可真是个精益求精的。”
    当晚,巾帼工坊的正堂里灯火通明。朱幼薇和陈寒坐在长案后,面前摊着张四娘织出的活水纹布。
    “这布,比之前的强多了。”陈寒的手指轻轻抚过布面,感受着纹路的起伏。
    朱幼薇点头,看向站在一旁的张四娘:“四娘,你是怎么想到用丝绸的织法改良的?”
    张四娘恭敬地行了一礼:“回郡主,民妇观察杭州的丝绸织工织时,会在经线上加一道细纱引导纹路。布虽粗,但若选对细纱的粗细和张力,也能让纹路更加流畅。”
    朱幼薇眼中闪过赞赏:“聪明。这法子若是推广开来,松江的布便能更上一层楼。”
    陈寒沉吟片刻,忽然道:“四娘,若让你把这套织法带回松江,你能教会多少人?”
    张四娘一愣,随即坚定地点头:“民妇一定尽心教授,让松江的织工们都学会。”
    朱幼薇微微一笑:“好,那等你学成归去,巾帼工坊会派两名熟手随你一同回松江,协助你推广活水纹。”
    张四娘眼眶微热,深深一拜:“民妇定不负郡主所托。”
    离开正堂时,夜风微凉。张四娘站在工坊的院子里,抬头望着满天繁星。
    小桃姑娘跑过来,兴奋地拉住她的手:“四娘,听说你要把活水纹带回松江了?”
    张四娘点点头,轻声道:“嗯,等学成了,咱们一起回去。”
    小桃姑娘眼睛亮晶晶的:“那松江的布岂不是要名扬天下了?”
    张四娘笑了,握紧她的手:“会的,一定会的。”
    夜色沉沉,漕船在运河上缓缓前行。
    船头挂着的灯笼在风中轻轻摇晃,映得水面碎金浮动。
    陈寒和朱幼薇并肩坐在甲板上,身下垫着软垫,夜风微凉,却吹不散两人脸上的倦意。
    朱幼薇仰头望着满天星斗,轻声道:“夫君,那颗特别亮的星叫什么?”
    陈寒顺着她的目光望去,嘴角微扬:“那是织女星。”他抬手,指尖在夜空中虚划,“旁边四颗稍暗的星连成菱形,是织女的梭子。再往东看,隔着银河,那颗亮的是牛郎星,左右两颗小星是他挑着的孩子。”
    朱幼薇靠在他肩头,笑道:“你懂得真多。”
    ……
    (本章完)
新书推荐: 长生武道:从天道酬勤开始 穿进配平文学之后 装b失败后(abo 父子盖饭 高h) Sólfall 【快穿】正直帥哥被惡女強姦後 【真骨科恶女NP】轮回数次,被亲兄弟追着求爱 [综] 河清海晏 和沈总退婚后 死神喜欢搓麻将 我竟是偏执反派的白月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