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6章 1333.老骆家地长虫
到底啥情况啊?
就说忙于修炼,忙于谈生意,忙于各种事,也不至于变化这么大吧。
长工?难道说齐若木入职了?
即便入职,也不能不告诉老板一声啊?
结果,齐若木说的却是,“就我师侄女,秦秋雁,弄得那个秋雁十六号,说是野外试验块根生长不对劲,大师姐让我跑趟贵州瞅瞅。”
嗐,原来没入职啊,纯帮工。
秋雁十六号就是秦秋雁新培育出来的好吃的土豆,狼牙土豆专用。
那不知道正常,育种培育这块完全放权的嘛,全交给文英的。
文英指派师弟干活,天经地义。
没看二十条黄瓜小朋友,被指使的到处跑跟陀螺似的。
“你去一趟咋样?解决了吗?”骆一航又问。
齐若木傲然道:“把吗字去了,我出马,还能有解决不了的!”
“秋雁十六号是个高直链淀粉的品种,钾肥必须要充足,虽然师侄女想到这点,在温室试验的时候确定好了氮磷钾1:1:2,但她忽略了微量元素,野外条件下硼缺乏。”
“硼是分运输和淀粉合成的催化剂。特别是对于高直链淀粉这种复杂的碳水化合物合成,硼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缺了硼,块根自然就长不好了嘛,补上之后就没事了,手拿把掐。”
牛批啊,行家一出手,就知道有没有。
“那给你结劳务费了么?”骆一航随口问道。
说起这个,齐若木气就不打一处来,“给个毛啊,火车票都我自己掏钱买的。”
骆一航纳闷了,“不能啊,文英那边经费挺多,不至于连火车票都不给报吧。”
齐若木撇撇嘴,不屑道:“钱到我师姐手里,你觉着她能往外掏?属铁公鸡的,一毛不拔。”
把这茬忘了,在文英眼里,科研经费就是科研经费,预算再多也不能乱。
乱的意思就包括给师弟结工钱。
其实也包括团队聚餐啊,关心生活啊,过生日准备礼物啊这些。
要不是时娟盯着,实验室的气氛指不定会多严肃呢。
平时骆一航他们几个高管私下里闲聊的时候,都说文英就是当世霍去病。
在她手底下当兵,工作强度高,压力大;但是能出成果。
她也不怎么会照顾人,工作之外毫不关心,投入工作秒变冷面战神,虽然不凶不骂人,就是特别吓人。
但能出成果。
同吃同住,吃苦在前享乐在后更是全没有,她就没啥享乐。但就是能打成果。
这不跟霍去病一样一样的么,吃最多的苦,跑最远的路,打最凶的敌人。
但就是每次都能胜。
一战封爵再战封侯,赏赐也拿的最多。
骆一航美滋滋还想自称汉武大帝。
把文英带来的齐若木,那就相当于卫子夫,怎么也得因功劳敕封皇后。
就怕他媳妇不让……
“回头我跟文英说说。太不像话了。”骆一航帮齐若木说话,不老真诚的。
齐若木不屑一顾,“切,就这?难怪人都说你是黑心资本家呢。”
嘿!
造谣!诬陷!谁传的这是……
“凌同杰给你干活,你给他钱么?”骆一航反问道。
齐若木坦坦荡荡,特别义正言辞,“给啥钱,管顿饭就不错了,我可是亲师兄。”
看见没有,他们一门都是这副嘴脸。
谁也别想动我的科研经费,亲师弟也不行!
不过齐若木既然干活了,劳务费得给啊,再怎么说也不能让他自己贴钱吧。
劳务费的话……
骆一航突然想起来一个事,“齐师兄,要不你在我这挂职当个顾问吧,正好有个项目得你来。”
“什么项目啊?”齐若木问道。
骆一航就把那达慕之前,跟迪拜谈的项目捡着能说的简单讲了一下。
“呦呵,这里头还有我的事啊?”齐若木知道跟迪拜谈了个大单,一千六百亿美元呢,世界轰动,都传遍了。
能参加这么大的项目,齐若木当然高兴,但还得装模作样一把,“这样啊,不知道我有没有档期啊,你知道我挺忙的,要入杰青啦。”
见缝插针啊,就硬炫是吧。
骆一航没理他后面半段,回答道:“现在还在谈细节,真正开始怎么也得几个月后。”
齐若木这人就是“大度”,拿乔不成,也不强求。“成啊,好说。给个百八十万年薪就行,千万别多给。”
他又换个思路。
骆一航顺坡下驴,满脸堆笑作出一副特别高兴的样子,“成啊,我就知道齐师兄视金钱如粪土,放心,我绝不多给,咱就暂定一个月五千,按正式工标准,你看怎么样。”
小子,跟我斗,看谁不要脸。
齐若木还真就是“大度”,一口答应下来,“行啊。你说多少是多少。”
这倒把骆一航整不会了,“百八十万砍到五千?是说我砍价功夫好呢,还是说……”
话没说完,齐若木接了一句,“当然是另有条件,你在养猪场给我弄栋楼,我已经找好人了,动物专家,老牛了,研究蚯蚓繁育。正想跟你说呢,就等着你回来,今天既然见着了,那就赶紧着,等着开工呢。”
好家伙,开口就是一栋楼,“设备是不是得给你配齐了啊?”
“你不是废话么,肯定得你给配齐啊,不然怎么干活,就按照你实验室标准,单子过两天发给你,赶紧采购,有不少得预定,没有现货。”
骆一航无奈,竖起大拇指,“牛批,我这笔买卖算是赔了,赔的干干净净。”
按照育种4.0实验室标准定设备,那比楼还贵啊。
“你小骆总又不差钱,有用,大不了给你拎二斤牛肉。”齐若木还挺硬气,一点没有求人的自觉。
“别介,我自己买,不缺你二斤肉。”骆一航真想抽自己嘴巴子,让你多嘴。
亏大啊了啊。
齐若木研究蚯蚓,还是为了他那个“上覆下改”改良盐碱地的技术。
这项技术在前期两个难点,一个是耐盐冰草。
耐盐冰草文英那边一直研究着呢。
从现有冰草品种里摘出来的水盐共同胁迫特性在培育秋雁九号的时候就已经用上了。
然后更深一步,通过代谢调节体内离子浓度,来改善内外平衡的技术又用在超级马兰草身上。
互相借鉴,互相促进,新一代的耐盐冰草在平安沟温室里正培育着。
过不了多久就能野外试验。
这一次的耐盐冰草,能将耐盐性从耐受含盐量0.6%~1.02%土壤中生长,提升到1.2%以上。
别小看这0.2%,这就是中度盐碱田和重度盐碱田的分界线。
而且新的耐盐冰草生长更快,叶子更大,这就代表着吸收盐分的速度更快,更多。
耐盐性提升后,能改良的土地也更多。
毕竟,重度盐碱田有1.15亿亩之多。
然后第二个难点就是蚯蚓。
蚯蚓这东西不怎么耐盐,即便从骆一航这边养出来的蚯蚓,生命力比普通蚯蚓强悍的多。
投放进去也是成批成批的死,完全当消耗品来用的。
但不论是从第一阶段的改良土壤结构,并改善农田小气候,减少地表水分蒸发,抑制返盐。
还是将土壤含盐量降低到0.3%的第二阶段,给土壤增加肥力,都缺不了蚯蚓。
盐碱过的田地,不是把盐分吸收完就结束了的,土壤里的微生物和有机物也都被杀干净了,得重新恢复。
齐若木这回就是要重新培育一种或者几种,生命力更强,更耐盐碱,体型更大,吃得多拉得更多的新品种蚯蚓。
“你不亏,在你这儿培育的,还是挂你名,就叫老骆家地长虫,培育出来给你挂大红,就做成蚯蚓那样。”
“手指头粗,筷子那么长,滑溜溜黏糊糊,紫黑紫黑的,都在地里面拱,一边拱一边嚷嚷,老骆家地长虫,用过的都说好,您认准咯,骆一航是亲爹。”
齐若木这份贫啊。
骆一航听了鸡皮疙瘩都起来了,恶不恶心。
惹不起,惹不起,骆一航赶紧逃跑,跑回自己那桌去。
坐那刷手机也比跟齐若木聊天强。
——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
很快,已经十二点了。
北大街上人也越来越多,空着的桌子都坐满了。
再后面来的人找不到座位,还商量着拼桌。
到底是为啥啊?
天汉没有夜生活的习惯,即便夜市,除了丰收节、海美食节之类的旅游节庆时候能到半夜,平常十点左右就结束了。
早睡早起身体好,几千年的习俗咋就变了呢?
大半夜的这么多人往外跑。
而过了十二点之后,大街上坐着刷手机的人也坐不住了。
不断的扯着脖子往路口瞅,跟村口大鹅似的。
棚子前的摊主们也忙活起来了,都拉着平板小车,咕噜咕噜往路口赶,一个个走的飞快,就跟听说超市发鸡蛋的大妈似的。
零点一刻。
已经有摊主们回来了,得意洋洋,挺胸抬头,身后的小车上已经装起好几个保温箱。
呼啦。
等着的客人们全站起来,吵吵嚷嚷喊着“一锅!”、“两锅!”、“多放生肠”、“多放猪肝”,各种各样。
北大街好似被激活,化身热闹的菜市场。
骆一航也站起来,探头往棚子里看去。
只见摊主把保温箱卸下来,打开,里面装着的是新鲜的猪内脏。
猪肝、腰子、猪心之类。
灶上煮着的大锅也掀开了。
雾气弥漫,米香扑鼻。
原来煮的是粥啊。
“猪杂?粥?猪杂粥?大半夜的来喝猪杂粥?为啥啊?”骆一航莫名其妙。
“还不是因为你娃整的?”强娃笑骂道。
骆一航指指自己,“我?关我毛事,我都不知道这里在煮粥。”
什么都往自己身上安,像话么,又不是背锅侠。
“你娃养了那多头猪,还偏偏每天晚上十一点半才屠宰,猪杂送到这里不就得十二点多了?”强娃说的还挺有道理。
骆一航是弄了一个养猪场,超大的养猪场。
每个月会出栏十万头……现在是十一万多头猪。
每天下午运走,送到屠宰场,检疫、消毒,连夜宰杀,连夜运走,赶在天亮前送到各地超市上架。
力求送到家家户户餐桌上都是最新鲜的。
每天的第一批猪,还真是十一点多杀。
零点一刻猪杂就运到北大街了,真够快的。
“那可不,车子早早就在屠宰场等着了,第一时间装车往过来送,半个小时一批,一直到半夜两点。要的就是效率,吃的就是新鲜。”
强娃得意洋洋,就跟这是他安排的似的。
是真新鲜啊。
骆一航过去转了一圈。
新鲜的猪内脏还留有余温,甚至还在抖动。
猪杂不仅有常见的猪心、腰子、猪肝之类。
还有猪舌头、猪喉、肠、生肠等等,各种边角料。
白米粥经过长时间的熬煮,已经熬到粘稠。
米香味儿骆一航一闻就知道,是天汉香米。
这是一种籼粳杂交稻,熬粥的话本应该是比较清爽的那种,熬不成这么粘稠。
粘稠的粥一般是东北大米。
想把天汉香米熬成这么稠,事先得先泡,最少两个小时。
然后再熬几个小时……不对,那也不会稠成这样,米汤看着都出胶了,舀起来挂勺。
粥里有东西,骆一航眼尖,看见一些白色小颗粒,是山药。
切碎的山药。
这就合理了,山药自带黏液,淀粉又多,能增稠。
除了山药之外。
旁边操作台上还放着泡好的麦冬、百合、莲子、茯苓、黄芪、红枣、桂圆,以及一盆洗好的梨子。
这些如果加在粥里,那得多补啊。
每个摊子里都是两三个人。
一个忙活着处理猪杂。
另一个忙着把大锅里的粥盛到砂锅中,尺寸跟个盆似的大砂锅,盛着大半锅粥坐在灶上接着煮。
最后,终于有人招呼了。
又一个人拿着本子挨桌去点餐。
强娃他们看来是来过很多次,不用报菜名。
强娃先点了一锅加茯苓、莲子的健脾祛湿猪杂粥。
苏静加点了一锅加麦冬、百合的清热润燥猪杂粥,多要肠,还另外加了个梨子,更润了。
顺便让摊主给路口执勤警官送两锅加了黄芪、红枣、桂圆,的滋补气血粥,多放猪肝,好好补补。
讲究,宵夜吃成药膳了。
啤酒配枸杞,蹦迪穿护膝嘛,一边熬夜一边补。
主打一个游泳池一边注水一边放水,回忆青春了属于……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