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2章 扶贫
饭局的人数又多了几个,一张桌子很快就刚好坐满。
陈家志默默盘算了下,找不出丝毫被邀请的规律,房地产、绿化、卉、汽车、服装等各行各业的人都有,互相也不是很熟。
感觉就像临时组了个局一样。
而凑巧陈观叶今天见了他,留下了印象,便把他喊上一起。
除了这,陈家志也想不出其他理由,整个桌上人他除了长得最帅外,论身家,论企业体量,都是最小的。
他表现得也不起眼,只是一直侧耳倾听,领导每讲两句他就很用心的点点头。
除此之外,就没其他表现了。
陈观叶曾在省委兼任过绿化委员会副主任,所以饭桌上的话题从绿化聊到天气,过一会儿,又聊起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
这时,陈家志余光注意到有服务员在门口询问康铭,估计是问是否要上菜。
陈观叶也注意到了这一幕,略微咳了两声,众人便知道正题来了。
“今天把各位请到一起,也是有个不情之请。”
“今年2月,国家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向海子里提交了一份对口扶贫工作报告,确定了广东与广西开展扶贫协作,其中城可能与百色地区‘结对子’。
不出意外,这份报告很快就能得到确认。
市委也任命我担任城市扶贫组组长,组织相关工作,现在也正在筹备阶段。
我计划等下半年的全国扶贫工作会议结束后,便前往百色调研~”
领导去百色调研扶贫工作,那怎么能空着手去?
到这时,连陈家志都明白了陈观叶的意思,其他人更不可能不明白。
这是化缘来了。
陈家志不动声色的瞄了几眼众人的表情,都是老狐狸,没人不耐烦,但多少有些异样。
他也在思索着自己能做什么,他对广西的印象不多。
最深刻的便是砂橘、甘蔗和各种水果,其次就是螺蛳粉和五菱汽车。
关于百色,他更是只在地图上看到过几次,百色好像和云南接壤,是云南到广东公路运输的必经之地。
“目前我对百色的情况不甚了解,但从已有的情况来看,当地的教育很落后,山区的很多孩子因为家庭贫困早早辍学,我便想从这方面入手,为当地筹集教育扶贫款。
当然,如果有哪位对到百色投资有兴趣,我也可以居中牵线搭桥。”
捐款或者投资~
目的很简单明了。
包间里沉默了几秒后,与陈观叶挨着坐的彭霖吉率先开口道。
“陈市长,支持教育事业,我辈义不容辞,我个人愿意捐款五百万元帮助贫困地区教育事业的发展。”
一出手就是五百万元,让不少人脸色微变。
陈家志也在快速思考,既然上了桌,躲是躲不过了,去百色投资也不可能,便也只有捐款一条路。
他略微有些懊恼,装什么大头蒜啊,但另一方面又觉得这是一个机会。
他家里无权无势,最大的官就是老丈人在村里担任会计。
而现在接触到了陈观叶这样的人物,又是扶贫助学捐款,他觉得可以做点善事,顺便结交一二。
只是该捐多少?
现在公司现金多,但各方面的预备投资也不少,还向员工承诺了年中要分红和发奖金,捐多了不行。
现场的人他实力也最弱。
但捐少了又很难给人留下印象,有可能等于白捐。
陈家志继续观察着,随着彭霖吉的带头,众人也陆续开口,捐款金额也没再那么夸张。
二十万、五十万元的都有,超过一百万元的只有一个。
这让陈家志放松了些,脑海中也已有了主意。
等按顺序轮到最末尾的他时,陈家志开口道:“领导,靠谱鲜生愿意拿出一百万元用于资助贫困山区的学生。”
陈观叶伸出手与陈家志握了握,“好,感谢陈总对山区教育事业的支持!”
陈家志感觉目的达到了。
一百万在这一桌人刚好能排到第三位,至少这一刻陈观叶对他的印象很深很好。
“看面相陈总年龄不大啊,今年贵庚?”
坐陈家志旁边的是位做绿化工程的老板,名叫劳峻,等陈家志坐下后,便问了一句。
陈家志回道:“今年23。”
包间里瞬间就安静了,在场的人年龄都不小,基本都三十往上。
劳峻感慨道:“后生可畏。”
陈观叶这时也笑道:“陈总也是白手起家,三年前,他还才刚来城,只种了几亩地菜,现在城、沪市、云南等各地加起来有一两千亩地,蔬菜更是出口到东南亚、日本等各个国家和地区。”
众人都有些惊讶,殊不知陈家志比他们更惊讶。
这是专门调查过他啊!
但能让陈观叶做出这番介绍,也证明他今天这一百万确实出了价值。
捐款过后,便进入了用餐环节。
有了陈观叶特别介绍,又陆续有人与陈家志交流,他也借此收了不少名片。
遗憾的是他还没名片。
但也与劳峻和另一名做卉生意的老板叶云挺有共同话题。
绿化和卉好歹也和种地搭点边,何况陈家志也去过斗南市,顺便给两人推荐下也无妨。
不过大多数时候还是陈观叶在主导酒桌氛围。
大约九点过时,饭局就结束了,众人陆续离去。
陈家志刚想出门时,又被秘书康铭喊住,“陈总,领导让你再坐一坐,喝杯茶醒醒酒。”
“好。”
陈家志有点微醺了,但大脑还是清醒的,一瞬间就意识到可能和新基地的投资有关。
在康铭带领下,陈家志进了茶室,茶室的布置也很特别,放了几盆绿植。
除了陈观叶,彭霖吉、劳峻和叶云三人也在,三人今天的捐款也都不少。
陈观叶招呼道:“陈总,来,喝茶。”
陈家志坐下后,陈观叶便亲自给他倒茶。
陈家志伸出食指和中指扣了扣桌子以示感谢,这还是他和黄建远学的喝茶礼仪。
等陈家志喝了一杯茶后,陈观叶说道:“陈总,关于你新基地的投资,我有个建议。”
陈家志酒意瞬间醒了大半,说:“领导,愿闻其详。”
陈观叶笑了笑,“其实和你的选择也并不冲突,从化和增城之间,我建议你选择增城,增城很多乡镇才勉强脱贫,还需要巩固一二。”
他在‘扶贫’两个字上加重了点语气。
联想到他新兼任的职位,扶贫组组长,陈家志便明悟了。
“好!”
“领导,增城本身也很符合我们的定位,尤其是小楼、派潭和正果三个乡镇,山清水秀,种出的菜品质肯定好。”
陈观叶笑了笑,对彭霖吉三人说:“别看陈总年龄小,也是个妙人。”
陈家志提的三个乡镇里,除了小楼人均收入在增城县排名中游。
派潭1993年人均收入1382元,全县倒数第二,而正果则是倒数第一。
现在虽然脱贫了,但也正是陈观叶所说的需要巩固扶贫成果的乡镇。
陈观叶又说:“不过陈总也要记住有些东西只能锦上添,可别本末倒置,选择基地也要谨慎,不然有可能事与愿违。”
“明白。”
能得到陈大官的善意提醒,陈家志还真有点受宠若惊的感觉。
“领导,对在增城发展蔬菜种植,我还挺有信心,相信也能为扶贫事业添砖加瓦。”
陈观叶笑了两声,又对着彭霖吉等人说,“陈总小小年纪,这官话也是一套一套的。”
彭霖吉也打趣道:“领导都说了小陈总是个妙人。”
“哈哈哈~”陈观叶又笑道:“小陈总确实是个妙人。”
陈家志有些莫名其妙,这是喝酒喝多了?
还有他怎么就变成小陈总了?
论年龄他确实小,但其他方面可不小,想当年东乡菜场洗澡间比大小从没输过。
聊完正事,陈家志也没呆多久,便在暗示之下提前告别离开。
上了车后,陈家志摇下了车窗,点燃一支烟,眼神迷离,他这应该算是触摸到了某个圈子吧?
夜风拂面,又多了一丝清爽,陈家志盘算着公司的资金。
三月份的芥兰,随后的水东芥,这个月的西兰,再加上这两个多月行情本来就不错。
公司拿出1200万现金比较稳妥,还有余力发奖金和分红。
但现在捐出去了100万元~
陈家志思考片刻,钱肯定够,不行还可以贷款,何况这一百万也不难赚。
想到这,他问开车的薛军:“连州那边苗子都栽下去了吧?”
薛军偏了偏头,“对,栽完有段时间了,听说长势也还不错。”
“嗯,那就好。”
…
只了一百万便和陈观叶搭上了关系,陈家志觉得很值。
而且,选择增城也的确契合,可以一边发展迟菜心,一边建设供应出口的货源基地。
这是折中之法,因为迟菜心除了珠三角,在海外接受程度较低。
等迟菜心在珠三角的市场发展起来了,货源基地也能转为生产迟菜心。
沿着这个思路,陈家志很快就和增城县政府联系上了。
随后,有关陈观叶去番禺调研的报纸也新鲜出炉。
其中提到了江心菜场,也提到了靠谱鲜生拟到增城投资建设新的蔬菜基地。
正考虑在内地投资菜场的夏有车也偶然看到了这一新闻,汗毛瞬间炸开。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