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书院 > 玄幻 > 墨染民国 > 第151章 工厂与女作者

第151章 工厂与女作者

    清末洋务运动期间, 上海就建了一些工厂。
    有赫赫有名的,能制造轮船、机器等物品的“江南制造局”,也有中国的第一家机器棉纺织厂。
    等时间进入民国, 各类工厂更是如雨后春笋一般冒出来。
    谭大盛建的工厂,叫“德盛冶铁厂”, 是专门生产各种铁器的,从铁锅到榔头, 从缝衣针到熨斗,生产的东西非常杂。
    “国内自古就有冶坊, 以前上海这边的冶坊都是手工铸铁, 每年开两次炉, 一次是从元宵到立夏,一次是从中秋到年终……”谭大盛跟桑景云介绍着国内冶铁业的情况。
    冶坊在开炉之后, 炉火是不会熄灭的, 然后工人轮班用炉火冶铁。
    这是个非常辛苦的工作,而夏天不开炉, 是因为实在太热, 工人在夏天冶铁, 极有可能会丧命。
    谭大盛的这个冶铁厂也是一样的,炉火不会灭,不过因为做了很多技术上的革新,所以即便现在已经过了立夏, 依然可以冶铁, 制作铁器的效率, 也远比普通冶坊要高。
    当然这个时代的工厂,再怎么先进,也跟桑景云想象中完全不同。
    不过, 谭大盛的工厂里的工人,状态看着还挺不错,都挺健壮的。
    谭大盛说了缘由:“我这工厂,跟那些纺织厂和缫丝厂不一样,工人都是要干体力活的,而想让他们把体力活干好,必须让他们吃饱睡好。”
    他的工厂的招工要求很高,只要身强体健的人。
    此外,他们工厂的伙食也很好,给工人的工资更是不低。
    其中一些他专门从无锡挖来的技术工,不仅包吃住,每月薪水还给十几元,逢年过节也不会缺了节礼。
    桑景云了解了一番,觉得这工厂各方面都很好,在这个时代,已经算得上是良心工厂。
    谭大盛这个厂长对工厂的情况,更是了如指掌,明显是上了心的。
    桑景云说了这一点,谭大盛就道:“这也是没法子的事情,我若是对工厂不了解,底下人肯定会糊弄我。”
    谭大盛说完,就给桑景云讲了一些工厂主被糊弄的事情。
    比如一些工厂购买原料,采购的人会拿回扣。
    若只是这样就算了,有些采购甚至会故意浪费工厂原料,以便让工厂多进货,他也可以借此多拿回扣。
    至于偷盗工厂物品这样的事情,更是屡见不鲜。
    他们工厂门口,都是放了磁铁的,以免有人将工厂的铁器偷走。
    这个冶铁厂并不大,占地面积跟孤儿院差不多,不过它所在的地方,地价可比孤儿院那边贵多了。
    里面有很多从国外进口的设备,甚至用到的铁矿石,也都是进口的。
    他们还直接进口钢铁,然后重新冶炼,做成各种器具。
    谭大盛的工厂生产的铁器质量很好,价格还比那些小作坊生产的铁器低,桑景云知道,这家工厂的铁器进入市场以后,肯定会对那些普通的冶坊造成冲击,让一些从事这个行业的人失业。
    但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总不能因为这个原因,就不发展工业。
    来自未来的桑景云很清楚,一个国家想要强大起来,必须发展工业。
    可惜的是,她上辈子是个写小说的,虽说看小说的时候,看过高炉炼铁之类的内容,也看到了具体方法,但她并未记住,现在让她说,她是说不出来的。
    桑景云这会儿,就希望可以买一些冶铁设备,找机会去西北这样的地方,也建个冶铁厂。
    在战争时期,他们国家真的特别特别缺钢铁!
    只是她现在没有钱,这件事也就没办法办到。
    好在还有很多时间,可以慢慢来。
    桑景云和谭峥泓看过谭大盛的工厂以后,又去看了看隔壁一家印染厂。
    这家工厂专门给上海这边的纺织厂生产出来的各类布料。
    印染厂也做了一定技术上的改进。
    以前的染坊,用红花染红色,用槐花和槐子染黄色绿色,成本很高。
    但这家工厂,所有的染料都用从国外进口的“洋料”,不仅成本低了许多,染出来的布料的颜色还更好看。
    桑景云听说了这些,不免有些唏嘘。
    这个时代,他们国家的传统行业,真的受到了太多冲击。
    而除了这些以外,桑景云还从谭大盛那里,知道了一些别的事情。
    比如很多工厂,都会被敲诈,若是工厂主没有背景,甚至会遇到上海政府的某些人没钱花了,就直接上门要钱的情况。
    哪怕谭大盛有后台,有事也会遇到这类情况。
    不过总体来说,他的工厂的情况算好的,毕竟他有进口铁矿和钢铁的路子。
    国内缺钢铁,不说老百姓离不开菜刀铁锅,就说制造武器,钢铁那也是必备的。
    他能弄到钢铁,那些人对他,也就会客气很多。
    这一天,桑景云长了不少见识,她也终于确定好了女主的事业线。
    这天中午,桑景云是在冶铁厂吃的饭,晚上,则去谭家吃饭。
    冶铁厂有一个大厨,工人们吃的普通饭菜是他的徒弟做的,而谭大盛来工厂,就由他做饭。
    他手艺挺好,但远比不上谭家的厨子。
    谭家厨子的手艺,桑景云是尝过的,谭峥泓动不动就给她带家里厨子做的食物。
    但很多菜,是不方便外带的。
    这次去谭家,桑景云吃到了很多之前没吃过的,颇具南阳特色的食物。
    吃饭的时候,谭大盛说起《真假千金》英文版过几天会被送到上海的事情,又道:“桑小姐,这本书在南洋卖得极好,很多人都喜欢。”
    桑景云闻言挺高兴。
    谭大盛又道:“我太太也很喜欢这本书,她原本两个月前,就该启程来上海,但因太过喜爱这本书,想盯着印刷社让印刷社好好印刷,就在南洋多留了一段时间,一直到近日才和书一起过来……桑小姐,你到时候,一定要给她签几个名。”
    桑景云听说谭峥泓的母亲要来上海,略有些惊讶。
    但她很快就笑着答应下来。
    谭峥泓是个话多的人,大概是因为年纪小的缘故,对人也没有什么防备。
    桑景云以前跟他聊天时,他早已将自己家的情况和盘托出。
    虽然没见过谭峥泓的母亲,但桑景云对那位女士有所了解。
    按照谭峥泓的描述来看,乔平安是个很好相处的人,现在谭大盛又说乔平安喜欢自己的小说……她们应该能和谐相处。
    其实不能也没关系,不相处就行,谭峥泓虽然年纪小,但习惯自己解决各种问题,并不是妈宝男。
    桑景云这日,是坐谭家的车回家的。
    回家后,她早早睡下,第二日又像以往一样,早早起来。
    这已经是《穿成包身工》正式刊登的第三天,桑景云拿到今日的《新小说报》的时候,就看到报纸头版目录页面,有一行大字:“热烈庆祝本报销量过三万!”
    《新小说报》的销量,竟然到了三万?
    这销量在现代算不上什么,但在这个时代,真的算非常高的了!
    不过这份报纸,如今的可读性也确实比以前高很多。
    桑景云在连载《双面魔君》期间,是不怎么喜欢看报纸上的其他故事的,但近来拿到报纸,却都会看一看。
    上面的笑话、奇闻轶事之类,都很有意思,一些短篇小说,桑景云也很喜欢。
    那些短篇小说内容很杂,有写周遭近事的,也有写民间传闻的。
    桑景云看完目录,目光就落在了下面的“笑话”栏目,然后就看到今日的笑话,讲的是一个外国人吃粽子,用叉子插了粽叶咬,结果咬不开……
    这笑话毫无疑问是编的,但老百姓肯定爱看。
    桑景云把报纸往后翻,突然发现今日刊登的短篇小说,瞧着有些不一样。
    这小说的文字很细腻,整篇小说,还是写的以武侠世界为背景的,悲剧的爱情故事。
    大概就是一个江湖女子,遇到了一个江湖少侠,两人互生情愫后,女子带少侠回家,结果少侠偷了女子家中宝刀离开,原来这少侠接近女子,就是为了得到这把刀报仇。
    这女子意识到这一点追上去,那少侠已经报仇雪恨,身边还有娇妻相伴。
    女子就废了少侠武功,抢了宝刀回家。
    这个故事,不管是文笔还是剧情,桑景云都很喜欢。
    她还有种感觉——这篇小说,是女子写的!
    所以除了她,已经有别的女孩子,在《新小说报》刊登小说?
    这真的是一件值得庆贺的事情!
    桑景云相信,以后写小说的女作者,会越来越多。
    要知道在她的上辈子,女作者并不比男作者少!
    桑景云想得没错,这个短篇小说,确实是女子所写。
    此刻,一所女子中学的后门处,几个女学生又在跟报童买报纸。
    之前,担心云景完结旧书开始写新书以后,《新小说报》的销量会下降,这些女学生,就刻意多买了一些《新小说报》。
    但这,还是买少了!
    一些没有买《新小说报》的学生,见买了报纸的同学将《新小说报》叠得整整齐齐收起来,羡慕不已。
    她们也想要报纸!
    但第一天的报纸已经买不到,若是从后面开始收集,缺了一天,总是让人遗憾的。
    她们不如等将来出了书,直接买书。
    今日,她们照旧买了五十份《新小说报》,买完就看到头版头条,写着《新小说报》销量过三万的事情。
    这些女学生都很兴奋:“不愧是云景先生,即便她是女子,报纸销量也一点没减少,反而增加了!”
新书推荐: 猎魔人:开局获得水鬼心臟萃取液 印度首富从每日情报开始 渔猎1982 正经人谁练飞剑啊 海贼:从捡到红髮断臂开始 都市修仙之仙帝无敌 哪吒:证道混元,从打穿封神开始 精灵:我是警察,不是训练家! 禁忌诡像:我只养大凶之物 权力之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