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53章 命运轮回
格莱美,又杀回来了——
年度新人。安森-伍德。
见证历史性的时刻,格莱美颁奖典礼收视率强势回暖,不仅一口气回升到三千万级别,并且快速迫近三千五百万,话题效应立竿见影,cbs电视台和美国录音艺术与科学学院濒死的心脏重新跳动起来。
陷入狂热。
人们已经不是一次两次感受到安森的影响力号召力,但真正亲眼看见实时收视率在天堂和地狱之间的大起大落,却还是瞠目结舌,不敢相信自己居然能够真实目睹安森的影响力以这样一种方式展现。
比电影票房和专辑销量更加具有冲击力,
不止普罗大众,斯台普斯中心现场也是一样,暂时抛弃理智,全身心地沉浸在眼前这场狂欢之中。
然后。
安森举起手里的留声机奖杯,在喧嚣之中又补充了一句,“请不要误会,我没有宣布第二张专辑的意思。”
“请期待他们的第一张专辑,保持关注。”
“谢谢。”
刹那间,掌声演变为笑声,视野里可以看到前仰后翻的身影,亚当、比利-乔那些家伙更是带头起哄。
热闹非凡。
不愧是安森,也只有安森,总是能够在信手拈来之间活跃气氛,游刃有余闲庭信步的潇洒令人羡慕。
然而安森已经转身,招呼三位久违重逢的小伙伴离开舞台,一头扎进后台的滚滚热浪里,喧嚣依旧。
来来往往恭喜祝贺的身影依旧络绎不绝,尽管这不是今晚安森的第一座奖杯,但人群依旧停不下来。
区别在于,这次人们意识到了“情况”,安森和三位前乐队队友应该准备叙旧,旁观吃瓜群众也纷纷拉长耳朵,试图从只言片语里捕捉到八月三十一日乐队的内幕,所以人们一个个“别有用心”地让开空间。
安森可以感受到无处不在的目光,但他不介意——
因为他们没有什么好隐藏的。
“……所以,专辑录音进程如何?”安森开门见山地询问。
却没有想到,眼前三个人交换一个视线,最后莉莉迟疑地反问,“怎么,你听说了什么?”
安森眉尾轻轻一扬,“什么也没有。我没有在华纳唱片那里安排百灵鸟,但看来,我的推测是正确的。”
“专辑发行日期一推再推,要么就是创作理念没有能够统一,你们试图剥离八月三十一日的风格却又无法百分之百摆脱;要么就是录音工作没有能够达到预期,彼此的灵感状态和对专辑的解读没有统一。”
轻描淡写地,安森说出自己的猜测,然后就可以看见眼前三个人面面相觑的表情。
安森抿了抿嘴角,“我猜对了多少?”
莉莉和康纳表情有些纠结,还是迈尔斯坦然一些,轻轻吐出一口气,“80%。”
安森轻轻抬起下颌,“哈,看来你们还是没有完全理清思路。但在我看来,没有理清思路也有好处,你们可以展开一些冒险一些尝试一些摸索。”
康纳满脸狰狞,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你确定?”
安森当然明白康纳的意思,前有八月三十一日乐队的辉煌,后有安森的成功,他们现在组建全新乐队,方方面面都必然拿来比较,如果他们自己都没有统一意见,全新乐队的第一张专辑可能就要扑街了。
安森的想法却稍稍不同,“你们有两个选择。”
“一是统一想法,制作出一张属于自己色彩的专辑;一个则是展开探索,诚实地展现自己对音乐的态度。”
“唯一能够确定的就是,不管是前者还是后者,比较都在所难免。”
“披头士。皇后乐队。涅槃乐队。这些传奇乐队都曾经经历过这样的阶段。”
莉莉眉头微蹙,“但我们不是他们。我们没有那么伟大。”
“我们的尝试可能就是无头苍蝇四处乱撞。到时候人们就会说,果然,我们的创作灵魂和灵感都是安森,没有了安森,我们就迷失了方向。”
迈尔斯轻轻耸肩,“但这是事实。”
莉莉一口气憋在胸口,却无法反驳。
安森直接笑了,“别人说别人的,你们做你们的,不管别人怎么说,你们总是需要探索自己的道路,不是吗?”
“如果是前者,那就是孤注一掷,成功就是成功,失败就是失败,听众们不喜欢那就宣告没有下文了;如果是后者,毁誉参半,争议不断,不管是否喜欢,你们却坦然地摆出自己正在探索正在钻研的姿态,反而能够在不确定的氛围里探索更多可能。”
“市场是这样一回事。”
“你们和八月三十一日乐队风格彻底割裂,人们会说你们丢掉自己的特色;你们延续八月三十一日乐队的风格,人们会说你们在重复自己;你们探索相似的风格,人们又会怀念‘盛夏午夜’这张专辑的曾经。”
“看,不管怎么说怎么做,人们总是可以找到话说的,与其想着怎么让他们闭嘴,不如专注自己的工作。”
“我理解,‘盛夏午夜’是一个课题,是你们的课题,也是我的课题。我们无法逃避,但这就是现实,不止你我,所有人都需要面临这样的情况,我们必须专注自己寻找答案。”
道理,他们也懂,但神奇的是,站在安森面前,那些棘手难题似乎全部都变得简单起来,同样的道理也更加具有说服力。
安森看了过去,“现在是谁把控专辑风格?”
三个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都没有说话。
看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意见,意见太多的结果就是迷失方向。
迈尔斯吐出一口气,他能够感受到,安森依旧是安森,依旧关心他们,并且真心实意地希望他们能够闯荡出一片天,不是寒暄客套也不是场面话而已。
刚刚在舞台上,本来应该是安森沐浴在聚光灯底下的时间,但他依旧没有忘记他们,不是吗?
如果说看到“黎明破晓”的成功,他们完全无动于衷、没有任何杂念,那是谎话;羡慕、慌乱、紧张、迷茫、嫉妒、胆怯等等情绪都有,当然,也曾经自我怀疑过,想着当初乐队解散是否是一个错误的选择,但最后还是演变为压力。
一种无形压力。
伴随时间推进,这种压力越来越大,专辑一直在推迟,期待和担忧同时增长,几乎就要失去控制。
也许,正是因为安森意识到了这一点,所以落落大方地展开交流。
果然,安森依旧是那个熟悉的安森,不曾改变;问题在于,时过境迁,他们还依旧保持着那份纯粹的初心吗?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