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40章 游刃有余
冷门!
在最佳节奏蓝调男歌手的角逐里,最大热门爆冷输给王子,整个斯台普斯中心都没有预料到这一幕。
然而,这真的是冷门吗?
至少安森不这样认为,恰恰相反,他认为王子实至名归,这位传奇歌手再次赢得属于他的一次赞誉。
笑声混杂着愕然,意外撞进嘈杂之中,整个现场一片嗡嗡声响,脑海里的第一反应就是:
cbs,这下搞砸了。
第一时间,千千万万的目光全部聚集在安森身上。
却见,安森嘴角的笑容瞬间绽放,没有失望没有遗憾,反而有些释然,短暂松懈过后,敬佩和仰慕在那双眼睛里满溢,他率先站立起来,为横跨三个时代纵横乐坛的传奇歌手送上掌声,吹起了口哨。
啪啪啪,啪啪啪。
反而是其他嘉宾略显失态,此时看到安森的动作才反应过来,一个个纷纷站立起来,视线重新看向舞台,为王子送上掌声。
王子王子,尽管这是艺名,但他使用这个艺名不是没有原因的,傲慢、清高、我行我素,他就是王子。
显然,王子不满意斯台普斯中心现场的反应,拉长了一张脸,走上舞台,那模样看起来不像是登台领奖、更像是准备参加葬礼,沐浴在灯光里,王子看到第一个站立起来的安森,脸色稍稍缓解了些许。
但是,以王子的性格,自然不会感谢安森,他只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事情,郁闷的情绪稍稍缓解些许。
看看王子,再看看安森,尽管不敢相信,但还是不得不承认,年轻气盛的安森面对如此情况显得游刃有余,再次展现大家风范,不仅轻而易举化解危机,而且在急风骤雨里力挽狂澜,控制住了局面。
此时再回想安森刚刚的那句玩笑话,喜感延迟爆发,整个斯台普斯中心找回轻快,笑声纷纷涌动起来。
在掌声里,王子找回信心,洋洋洒洒地说了一番得奖感言,全然不顾现场导演一直暗示发言时间过长的眼神,甚至故意拉长感言说了一堆废话,一直到最后报复性地停顿一下,“好吧,我现在说完了。”
斯台普斯中心形色各异,流露出种种表情,有好奇有欢快有紧张有不屑,还有一群吃瓜群众等着看八卦——
期待着王子离开舞台之后找到安森现场开撕。
千万不要以为王子不敢,他是面对巅峰时期迈克尔-杰克逊也敢于当面冲突的性格,重点不在于对手是谁,而在于他有没有心情。
可惜,吃瓜愿望终究还是落空了。
王子返回观众坐席之后,没有发作也没有暴怒,甚至看起来心情不错,返回座位,和其他人有说有笑。
着实令人扼腕。
然而,格莱美终究是格莱美,在将近半个世纪的时间里经历风风雨雨,任何冲突和意外都经历过,这次也不例外,颁奖典礼重新回到正轨,精彩绝伦的表演和悬念重重的奖项继续登场,没有受到影响。
不过,也不完全如此。
经历刚刚的小插曲,心态和气氛还是发生微妙变化,主办方精心酝酿的“安森时刻”没有能够制造波澜,当下一个安森入围提名的奖项即将揭晓的时候,整个节奏和氛围又应该如何,还是继续聚焦安森吗?
如果继续聚焦,安森又失之交臂的话,怎么办?安森尴尬,直播镜头也尴尬,cbs电视台应该生无可恋。
但如果不聚焦,cbs甘心吗?
斯台普斯中心的空气明显躁动汹涌起来,视线交错之间思绪翻滚,在好奇奖项结果的同时又多了一些其他东西——
最佳流行专辑。
2004年竞争最为激烈的分类奖项之一,尽管最近两年节奏蓝调大行其道全面井喷,但流行分类依旧贡献数不胜数的经典佳作,在格莱美颁奖典礼上,流行依旧是最大分类,并且也是今晚的重中之重。
“黎明破晓”,安森-伍德。
“真情伙伴”,雷-查尔斯。
“像家一样”,诺拉-琼斯。
“晚霞”,莎拉-麦克拉克兰(sarah-mclachlan)。
“情迷紫罗兰”,乔丝-史东(joss-stone)。
五位提名者,而这次,安森不是最大热门。
按道理来说,“黎明破晓”登顶2004年销量冠军,以摧枯拉朽的姿态创造无数历史记录,颠覆整个音乐市场,甚至凭借一己之力唤醒普罗大众购买实体专辑的热情,沉寂许久的音乐市场再次展现曙光。
从任何一个角度来看,这张专辑都是今年格莱美的最大热门之一。
当然,热门的确是热门;实际情况却更加复杂一些。
雷-查尔斯,一代传奇灵魂歌王,2004年六月遗憾与世长辞,他留在这个世界上的最后一张音乐作品“真情伙伴”,不仅仅是纪念意义而已,同时也得到专业乐评人的无数赞誉,相信这是一张传奇经典。
不管是纪念意义,还是传世价值,“真情伙伴”这张专辑都值得肯定。
在现实生活里,所有人都知道,没有人能够“击败”逝者。因为逝者已矣,一切恩怨情仇都烟消云散,这一点在名利场更是被发挥到了极致,人们缅怀逝者的时候只会说好话,这是纪念生命的最好方式。
平时,可能根本没有人在乎他、关心他;但是他去世之后,一夜之间崇拜他缅怀他纪念他的声音如同雨后春笋一般疯狂往外冒,争前恐后地表达自己的惋惜和悲伤。
这就是娱乐至死时代的特性,死亡和其他事情一样,这都已经成为一场表演。
颁奖季也是一样,又或者说,颁奖季更是如此。
一位逝者,在赢得提名之后,几乎可以板上钉钉地相信,奖项已经没有悬念。
原因非常简单,那些生者们依旧拥有机会,未来还可以继续推出作品继续赢得提名继续追逐奖项,但逝者却不行了,这就是他们的最后机会,同时也是整个行业向他们致敬的最后机会,没有人会错过。
想象一下,学院评委在投票的时候居然不选择逝者?舆论的反噬可能多么汹涌多么可怕。
正是因为如此,杰米-福克斯主演的“灵魂歌王”在今年奥斯卡颁奖季一骑绝尘,天时地利人和都站在了他这边。
拍摄“灵魂歌王”的时候,杰米没有预料到雷-查尔斯会去世,这部作品成为一部致敬之作;也同样没有预料到他的演技正好迎来爆发年,“借刀杀人”的横空出世则成为最好的催化剂,一切因素都正在朝着杰米聚集能量。
创新艺术家敏锐地注意到了这点,所以这才不惜牺牲汤姆-克鲁斯、布拉德-皮特,为杰米宣传造势。
在格莱美,其实也是一样。
(本章完)